“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赠送给乌克兰”:真实情况如何?

战后半岛上的生活是如何恢复的,赫鲁晓夫的“礼物”为何只是一个“神话”

1954年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官方理由是“共同经济和领土邻近”。当时,克里米亚仍饱受战争蹂躏,在克里米亚鞑靼人被大规模驱逐后,人口锐减。来自俄罗斯腹地的移民习惯于不同的气候,无法恢复他们的农场。直到20世纪60年代,半岛的生活才得以改善,并解决了主要问题,即缺水。历史学家仍在争论克里米亚移交的真正原因,一些人认为克里姆林宫希望将乌克兰与莫斯科更牢固地绑在一起。

1959年10月,修建阿卢什塔-雅尔塔公路

1954年2月19日,伏罗希洛夫宣布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开幕,并提出一个问题供讨论:将克里米亚州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移交给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伏罗希洛夫问道:“还有其他建议吗?”主席团成员回答:“没有,要批准”。
会后,发布了一项简短的两句法令。其中一条句解释了移交的动机:“鉴于克里米亚州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共同经济、领土邻近以及密切的经济和文化联系……”1954年4月,最高拉达将这一法令合法化,并决定相应修改苏联宪法。6月,这些修正案被引入共和国宪法。至此,克里米亚的合法移交程序完成。

1944年5月10日,塞瓦斯托波尔市一个被摧毁的海湾码头

但这一切都始于1953年9月,在中央政治局专门讨论农业问题的全体会议上。会议单独讨论了克里米亚经济的灾难性状况问题。

战后近十年,克里米亚仍是一片废墟。当地城市委员会的负责人公开抱怨说,“照这样下去,我们100年也无法重建城市”。克里米亚的主要经济部门,即园艺、畜牧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业严重衰退。

1944年,斯大林政权组织了大规模驱逐克里米亚鞑靼土著居民的行动,使半岛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他们试图用移民取而代之,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俄罗斯腹地,即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州、伏尔加河地区以及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地区。

1942年,塞瓦斯托波尔毁灭全景

然而,这些新殖民者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他们不适应克里米亚的气候,也不了解当地山区和草原耕作的特点。他们中的许多人还是第一次看到葡萄、烟草和玉米。但是,没有人敢公开批评斯大林的决定,不仅在他生前如此,甚至在1953年3月他去世后的三年里也是如此。

1953年10月,刚刚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决定秘密前往克里米亚半岛时,对克里米亚的衰落进行了评估。他的女婿、苏联记者和政论家阿朱别伊与他同行。他后来将此行的印象描述如下:“在这里,在[巴赫奇萨赖市附近的]高原上,一切都还流露着可怕战争的迹象。道路两旁停满了摧毁的坦克和大炮。土地也很干燥,杂草丛生。村庄和鞑靼人的阿乌尔都被遗弃了。他们的主人被斯大林的邪恶意志送往遥远的寒冷之地,已经失去了返回的希望。”

阿朱别伊还回忆了赫鲁晓夫会见俄罗斯殖民者的情景:“最重要的是,赫鲁晓夫同志对这群移民印象深刻,并感到不安……他们大多来自俄罗斯,来自伏尔加河,来自俄罗斯北部地区。我现在写的是“抵达”,但他们高喊“我们是被驱赶来的”…… 人群中还有歇斯底里的叫喊声:“这里不长土豆,卷心菜都枯萎了”或者突然出现一些非常悲伤的声音“臭虫把我们吃掉了”。赫鲁晓夫会问:“你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呢?”。人群会呼气:“我们被骗了”。”

1950年7月,塞瓦斯托波尔湾水上斯大林肖像

1954年初,一份“关于克里米亚州农业状况”的报告以“秘密”的名义提交给了党的领导。报告指出,到1954年,克里米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比1940年减少了7万公顷。只有40900公顷的土地得到灌溉。在30个集体农庄中,只有三个能够播种和收获庄稼。住房毁坏了近50%。到1953年底,整个克里米亚只有3家面包店、18家肉类商店、8家奶制品店、2家布料店、9家鞋店、5家建材店和28家书店。

1月25日,由部长理事会主席马林科夫主持的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会议在莫斯科召开。正是在这里做出了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最终决定。2月1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秘密协议的形式批准了一项法令草案,并迅速一致通过了该草案。

在战后时期,重新划分苏维埃共和国的边界是苏联领导人的一种普通的行政任务。毕竟,这一切都是在克里姆林宫集中控制的单一国家框架内进行的。很少有人想到苏联有一天会解体,这些决定会导致政治争端和军事冲突。

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发言,谴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他身后是主席团中的苏联领导人。左起第四位是马林科夫,他的右边是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和伏罗希洛夫

因此,将克里米亚移交给在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与半岛密切相关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行政管理似乎是非常合乎逻辑的。此外,即使在移交之前,对半岛的主要援助也来自乌克兰。1954年1月17日,克里米亚真理报写道:“乌克兰首都基辅为克里米亚的混凝土厂提供了大功率机械叉车和自动配料装置;哈尔科夫市提供了塔式起重机和电磁吸盘门式起重机、拖拉机;尼古拉耶夫市提供了混凝土厂的输送机和推土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市和杰巴利采沃市为生产熔剂石灰石的公司提供了槽式洗选机;奥西片科村[别尔江斯克区]提供了筑路机械;克列缅丘格市提供了地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普里卢基市提供了用于抹灰工程机械化的砂浆车;梅利托波尔市输送最新型的压缩机。”

1955年12月27日,辛菲罗波尔水库放水
1957年,阿卢什塔市汽车站一景
1959年11月3日,辛菲罗波尔-阿卢什塔-雅尔塔山区无轨电车线路的一部分,前景是一辆斯柯达无轨电车

随着克里米亚的移交,半岛的主要问题,即缺水问题得到了解决。从第聂伯河修建北克里米亚运河的项目早在1951年就得到了批准。现在,在一个共和国的框架内修建运河的速度更快了。它被宣布为全国性的建设项目,来自全苏联的一万多人被派来参与建设。1963年,该运河第一阶段开通,甚至在苏联解体后也得以完工。这使得克里米亚得以发展农业、度假基础设施,并启动了一项新产业,即工业池塘养鱼。

1958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辛菲罗波尔市到阿卢什塔市再到雅尔塔市的无轨电车线路。通往阿卢什塔线路的首期工程在11个月内开通,并于1961年竣工。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无轨电车线路全长96公里,购买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斯柯达无轨电车。

到20世纪60年代,克里米亚开始重建住房、道路、医院、学校、港口、酒店、剧院、汽车站和膳宿旅馆,以及修复古迹。半岛就这样变成了“全苏联疗养胜地”。

1956年9月4日,赫鲁晓夫在加斯普拉市级镇第聂伯疗养院的度假者们中间

今天,历史学家仍在争论1954年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原因。一些人认为,战后克里米亚的经济状况并不困难。事实上,“苏联政权故意将某些另一个民族地区纳入民族共和国,以便将它们更牢固地与莫斯科绑在一起”。

民间流传着“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赠送给乌克兰”的说法。然而,在1953-1954年之交,赫鲁晓夫即使想单独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不可能的。他与“斯大林近卫队”中有影响力的成员分享权力。他们包括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正式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和相当于总理的马林科夫。伏罗希洛夫签署了移交令,马林科夫主持了对克里米亚问题做出最终决定的党内会议。阿朱别伊回忆说:“莫斯科由斯大林最亲近的人统治。他们包括部长会议主席兼中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马林科夫、他的第一副手莫洛托夫以及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和布尔加宁等人。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这个乡下人没有被委以重任。”

赫鲁晓夫(右)在正式宣布辞职后在列宁墓前。1964年11月16日,成为苏联唯一统治者的反赫鲁晓夫阴谋成员之一勃列日涅夫(左)

赫鲁晓夫又花了三四年时间才消灭了他的对手。当赫鲁晓夫本人于1964年被推翻,并所有可以想象和难以想象的罪过都被回忆起来时,克里米亚的移交作为“赫鲁晓夫唯意志论”的一个例子却从未被提及。

1986年1月30日,雅尔塔的海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