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和平之友”小组第一次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讨论中巴关于结束俄乌战争的和平倡议。17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巴西、埃及、土耳其、哈萨克斯坦、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南非、沙特阿拉伯、赞比亚、墨西哥、阿尔及利亚、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匈牙利、瑞士和法国。
自“和平之友”在联大提出建议以来,俄罗斯官员、媒体和舆论领袖不断对该建议表示不满。主要抱怨涉及不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尤其是在不使用核武器和不扩大冲突地区方面,某些观点与乌克兰和平方案和特朗普计划相似,以及邀请法国和瑞士参加第一次会议。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批评了法国和瑞士的参与,称其并不中立。
俄罗斯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帕尼娜称中巴倡议“对俄罗斯非常不利”:
“‘和平之友’的所谓‘和平’倡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倡议对俄罗斯非常不利。俄罗斯对这一计划的极端消极态度可以从其第1段看出:‘双方呼吁有关各方遵守缓和局势的三项原则,即:不扩大战场,不升级敌对行动,避免任何一方的挑衅’。这意味着将乌克兰冲突冻结在前线。你不必再往下看了。就冻结而言,中巴计划与特朗普的计划不谋而合,匈牙利现在是‘和平之友’小组的成员,正在推动这一计划。”
帕尼娜批评俄罗斯媒体以和平方式报道中巴倡议:
“最令人不安的是,对俄罗斯有害的‘和平之友’倡议在俄罗斯最大的媒体,包括国有媒体的报道中却是正面的。我不想向我的同行们传授分析工作的基础知识,但你们可以把中巴和平计划的文本放在你们面前,然后把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今年6月14日与俄罗斯外交部举行的会议上提出的解决乌克兰冲突的建议文本放在旁边。你们会发现,这些方案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者,你们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情况。在你们面前放上中巴和平计划的文本,旁边放上在瑞士布尔根施托克会议上提出的三点‘泽连斯基计划’的文本。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它们之间有许多重合之处。这不正是瑞士应邀加入‘和平之友’小组的原因吗?
如果我们羞于在国内谈论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又如何向世界其他国家传达我们的观点呢?”
俄罗斯政论家涅斯米扬称,中国和美国正试图背着俄罗斯和乌克兰解决两国关系,利用冲突为自己谋利益:
“‘和平之友’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在没有俄罗斯的情况下,以牺牲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没有被邀请,为什么要邀请一个政治对象?)为代价,与美国和拉姆施泰因联盟一起解决问题,然后以‘执行和平’的形式强加商定的解决方案。
拉姆施泰因联盟将胁迫乌克兰,‘和平之友’将胁迫俄罗斯。对于乌克兰,一切都很清楚:没有西方的帮助,其根本无法抵抗。但俄罗斯也很清楚:没有中国,没有通过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的‘平行进口’,其继续冲突的能力就会像急速坠落的千斤顶。朝鲜和伊朗在‘和平之友’中没有代表,它们是中国的盟友,但不是俄罗斯的盟友,因此没有必要对此抱有幻想。顺便说一句,即使哥伦比亚在这个团队中也相当合适,因为它为俄罗斯的有组织犯罪提供了流动性极强的外汇,如果供应被切断,团伙就会向克里姆林宫的同僚们提出相当合理的问题:你们真是鬼迷了心窍吗?”
俄罗斯宣传媒体“八角媒体”发表了题为《谁是“和平之友”,他们如何与俄罗斯作对》的文章,指出中巴计划与莫斯科在解决乌克兰冲突问题上的立场并不一致,特别是因为“该计划既未提及乌克兰的中立、不结盟和无核地位,也未提及乌克兰的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文章批评法国和瑞士参加了会议,并指出中巴计划的内容“将得到基辅政权任何旨在羞辱俄罗斯的盟友的批准”:
“底线是,自称为俄罗斯战略伙伴的中国和巴西(金砖五国的合作伙伴)正在报道乌克兰和美国的言论,完全无视莫斯科的要求。总体而言,很明显,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围绕中国和巴西的和平计划建立联盟,以向俄罗斯施压,迫使俄罗斯以其无法接受的条件实现和平。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利益相关者已经厌倦了害怕因与俄罗斯合作而受到二次制裁。”
俄罗斯欧亚安全专家巴兰奇克称,中巴倡议不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也不适合俄罗斯。他抱怨称,倡议的第一点,特别是不扩大战场的要求,限制了俄罗斯“在突然需要时”扩大在欧洲和北约国家的冲突规模:
“我们在乌克兰与北约交战,如果我们签署了这项计划,我们将无法扩大战区,对北约国家的基础设施造成直接的破坏(……)那我们为什么需要这样一项计划?”
此外,巴兰奇克对中巴提出的反对使用核武器的建议表示不满,他称,这一点是专门针对俄罗斯的要求,因为乌克兰没有核武器:
“乌克兰没有核武器。同时,这场冲突实际上是与北约的冲突,而北约的常规力量要比俄罗斯强大许多倍。没有核武器,我们就无法打败北约。这一点与泽连斯基在瑞士提交计划中的第一点不谋而合。在这个中巴计划中(如果没有相同要点的秘密部分,只有对我们的正确解释),有什么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呢?没有多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推进俄罗斯总统普京向俄罗斯外交部领导讲话中宣布的计划。正是这些建议需要在俄罗斯内外得到推广。”
俄罗斯宣传家奥努夫里延科甚至决定提醒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慷慨地一下子给了毛泽东三个国家,使现代中国的领土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并抱怨中国没有报答俄罗斯的友谊: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有机会以“同样的硬币”完全报答俄罗斯。中国毫不犹豫地付出了代价——中国没有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并警告称中国永远不会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中国愿意承认新俄罗斯是任何国家的,即美国的、波兰的、罗马尼亚的、匈牙利的、土耳其的,但不是俄罗斯的。‘事实上’,中国乐于支持对俄罗斯某些领土和企业的制裁。最后一点是,中国坚持冻结与乌克兰纳粹分子的冲突和在原地的前线,坚持不惜一切代价在俄罗斯土地上保留乌克兰政权,将其视为能够无限期地削弱俄罗斯的毒瘤,如果情况良好,甚至会导致俄罗斯联邦崩溃并向西方投降。盟友,该死的……背靠背……好了,剩下的你们都能猜到了……”